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回复: 7

考第一的思维与方法

[复制链接]

959

主题

5377

回帖

825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54
发表于 2023-10-2 2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第一的思维与方法
                            李忠荣
   只要是考编,就是考第一。第二名与最后一名,实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考不上。所以,要么不学,要么就要学习考第一的方法。否则,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爹妈的钱。


一、美丽的梦

有哪个学生说我没有做过这样的白日梦:高考拿第一,中国名校任我挑,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来求你,上我们学校吧!你说:我考虑考虑。上电视台点个歌,到酒店摆上一桌状元宴, 呼朋唤友,显摆显摆,风光风光。可一觉醒来,发现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非不想也,实不能也。觉得已经使出全部力气了,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值班的狗还迟,每天把能够用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了,把能够用的精力都用来拼搏了,如果不是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连睡觉吃饭都恨不得给免了。更不用谈扩大再生产。最后考试还是离高高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有一大截,跟省状元、市状元比,那叫望尘莫及。自己已经是“鞠躬尽瘁”、竭尽心力了,也实在想不出该怎么学才能达到那个分数。

二、细微差异导致巨大差别
在秋天的赛季里,有两匹马,名叫星期天和戈尔,被公认是发挥最出色的。
在普办克杯中,这两匹马都奋力冲向终点,超过其他马有一个马身的位置。电子记录牌显示,星期天获得了胜利,但仅比对手快了一个鼻子那么一丁点儿。
在这项赛事里,星期天获得了50万美元的奖励,再加上总成绩第一100万美元的奖金,共得了150万美元。而第二名戈尔,只得到了6万美元。星期天得到的是戈尔的25倍。那么星期天真的比戈尔快25倍吗?
这就是微小边缘原理在起作用。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训练,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奋争,也许计划方法好那么一点点,也许所有这些因素或者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每一项几乎都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把这些加起来,优势和利益将让你难以置信。
二、为什么不能考第一?你有哪些属于根本的地方没弄明白?
陈胜有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准备这一课之前,我看了《在北大等你》《在清华等你》,都是一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的回忆文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说自己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都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曾有同学高二时排名班里第43名。高三时,有个后来考上北大的学生,当时他爸爸问他想上那所大学,他说:“要上就上最好的。”他爸爸回答说:“以你现在的成绩,那不可能。”还有学生,在整个高一年级排名根本就挂不上号,好像连前百名都从来不曾进入过。我自己也是一样,当时上的是乡镇一所普通高中,高中三年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个荆州师专,不当农民,就是祖上积德。但是最后高考成绩却超过重点大学10分。当时的成绩,在荆州中学排名也在前三。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考高分,甚至拿第一。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也有人说成功是1%的天才+99%的勤奋。”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总是强调了99%的汗水或者说勤奋吧,而忽略不计了1%的灵感或者是天才成份。而我的理解则是:中国有许多流芳千古的名句、成语,叫功亏一篑,缺一不可,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有时候,1%的灵感或者说是天才可以起到50%甚至以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一考定胜负的高考那两天,或是在5分钟的面试面前。
后来,我又看到了爱迪生的原话: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爱迪生)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亚里士多德
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思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承认努力的重要性,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而中国教材上从来只有前面一句,等于全面否认了灵感的意义。中国的教育一身奉行“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无人问”,善于用“题海战术”来教育出整齐划一的“听话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认灵感,所以会从根本上否定人的天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后天的努力。当然,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天赋。
我相信你们的老师,至今没有一人教你们灵感的东西,因为他们认为灵感是不可捉摸的,也许自己也曾有过,但认为那个东西没法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多相信勤能补拙的金玉良言。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灵感?所谓的天才或者灵感就是学而思之。学习勤奋,却考不好,是因为你缺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嘛。以高三复读生为例,他用两年的时间,学你一年的东西,所付出的努力勤奋是你的两倍,可最后高考时,是不是复读生一定胜过应届生呢?答案不用我说,你们都看到了事实。虽然有一些是的,但尖子生很少。有人会说某年某地就是复读生考了状元。我说不要把个别当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3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42
发表于 2023-10-2 21: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小抄写员的故事:
在北平的燕京大学图书馆,请了三个小抄写员。三个小抄写员做事都很仔细,抄书也很认真,因为一旦错了,整页纸就报废了,得重抄。有一个抄写员,边抄边背诵,把抄的内容都背了下来;有一个抄写员,边抄边在思考,思考中,他就发现古书中说的好多东西,并不一定对,他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个抄写员,边抄边核对,看哪儿抄错了没有,至于抄的是什么内容,全不记得。边抄边背诵的那人,是蔡元培先生,后来的北大校长。边抄边思考还时而进行批评的,叫毛润之,后来大家都叫他毛主席;最后那个边抄边核对的,至今不知道姓名,无名之辈嘛。
著名演员唐国强,在演技上很有成就,书法上造诣也很深,据说在当今书法界排名第九。在荆州拍摄《万历首辅张居正》时,有记者问他做演员和学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说在地面之上,万事万物靠什么联系起来?”记者回答:“空气。”
“那么在地表之下呢?”
那记者想了想,说是地下水。
“再往下,一直深入到地层的最深处,是什么联系在一起?”
“岩浆。”
唐国强说:“不仅是当演员,学书法,其实世界上的好多事情,当你深入地研究,深入到最深处,都是完全相通的,好比岩浆一样。”
一通百通,一了百了。由事需研究,才能明白。
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牛顿曾说:“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开普勒也这样说:“只有对所学的东西的东西善于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我总是追根究底,想出个所以然来。”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推动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
为了说明这个研究,先拿今年的高考作文开刀,把研究这个事情说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88
发表于 2023-10-2 21: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作文的思考方式和培养方法
拿2006年湖北的试题来说,看到题目,我马上说,这题我见过。在哪见过?无处不在!与2005年的北京“说安”,2005年的福建“方与圆”一模一样。思考方式一样,写法一样,想得高分的思维模式一样。
周恩来说:与有肝胆人共事,这里不说与有肝胆人共事,单说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我曾看过去年北京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说“安”,你看他的头一段: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写平常作文的思考是一回事,想要在考试中得高分,特别是想拿第一的思考方式是另一回事。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推广开来,也可以成为一切胜利者与普通人的根本差别。我们一般写作文的思考方式,拿到题目后,是思考这篇文章怎么写,而想拿第一的人写作文,是想怎样在得分上超过别人。
“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一)全面思维(对立思考、换位思考)
超过别人的方法:一般平均成绩44分,真正理解了我的思想,加上一点点自己的基本功,达到55分以上不难。10多分哪里去弄啊。如果发挥好一点,我是说好一点,不是好很多,满分是可行的。许多考生,包括老师,都认为作文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太大,无法把握,只能听天由命。
(二)超越思维(超越一切,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金融大鳄索罗斯说,我是站在高高山巅上俯视下面羊群的狼。
知己知彼,研究对策,超越芸芸众生。“己”就是我,指考生本人,这里的“彼”就多了,一是其他考生,二是教自己的老师,三是阅卷老师,一般来说湖北大部分是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有时候也请各高中的老师联合阅卷。我所说的芸芸众生,包括这三种人,所有的学生、老师、阅卷教授。讲到这里,我想不仅学生们会说,吹牛皮,我一个高中生,有能力超过大学教授,我还考什么大学?不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你也可以有些地方,可以超越阅卷教授、阅卷老师的。下面具体分析的时候,你们就会进一步明白了。
认同——欣赏——赞叹(自愧不如)
老师阅卷,会有三个层次的感受,一层次是认同,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正好,还可以。欣赏,就又高了一个层次,觉得你的文章令人欣赏,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了。而最高层次是赞叹了,阅卷者会扪心自问,自己写不写得出来?写不出来,达不到此水平,自叹不如。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徒劳无功。在思这个问题上,我来发挥肩膀的作用,替你们一次。在作文上思考一次。
这些思考,专门给你们高考提供指导的老师、专家、教授,可能都研究过,不过,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所站的角度不同,都是处在江湖中,或是站在老师看学生的角度,或是站在阅卷者的角度,但有一点是都没有看到的,就是跳出江湖,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三者,特别是分析各自的缺点,让学生来超越,学生可以以已之长,击彼之短上,这是不可能分析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用干净整洁的卷面来争取一个好印象,二是一定要想一个好题目,醒目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作文的培养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有哪些?我算一个,各科老师算一个,学生的家长也要算一个。你身边的同学(包括所有的同学),特别是有一门特别拔尖的同学,同学的整体形成一个巨人。你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个巨人让不让你站,却是另一回事。我这个巨人,只能让你站一次,今天讲课完了,你不能领悟我的思想方法,这个肩膀就算失去了;老师是长期可以依赖的肩膀。虚心听老师的话,老师都是专业的,这样省得自己操心,而且行之有效;最不可靠的肩膀就是你的家长!我想100%的家长都会说,只要娃儿考得上清华,我把心挖出来都愿意,还怕把肩膀让他站一站。等一会儿,我会讲到家长要做些什么,但是我估计,绝大多数家长做不到,因此说这个肩膀最靠不住。
家长在作文上的贡献。
思考会变成一种观念。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言语,他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哈尼.鲁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3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42
发表于 2023-10-2 21: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与寂寞的高手(送给心浮气躁的考友)
    寂寞和孤单往往能够成就一位高手。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尝试:关掉手机,拔掉家中的电话线,不去上班,不上网。。。你也许会发现,除了很亲的亲人之外,会没有任何人找到你,你会像从这世界蒸发了一样,你的消失和一只蚂蚁的消失一片树叶的消失一样无足轻重,你会生出一种恐惧感,被遗忘的恐惧感。 
  人的孤独与寂寞感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的热闹繁华过后,那一张渐渐平静下来的面孔,会因为孤独和寂寞的浸泡而变成另外的样子。只有这一副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心沉寂下来,挑灯夜读,孤独与寂寞环绕在你周围。这才是纯粹的你。你和知识才能成为统一的个体,而和这喧嚣浮躁的世界无关。虽然你脆弱,但你会因为知识而坚强!我想这才是高手的修为!  
  

五、培养两种不同的习惯:学习习惯、考试习惯。
学习习惯:
1、45分钟集中精力。获得效率的一个条件是“忘我”。毛泽东在城门边看书的方法就是一例。不要认为自己的精力集中度是不可以提高的,只要你肯做,有意的克制自己在学习时间内的胡思乱想,你就可以改变自己。
一所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大家都是非常好的学生,学习也都很刻苦,差距就出在听课上。这是因为老师毕竟对学习的内容有过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的研究、讲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比学生要高得多。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它的效率却是惊人的,绝不亚于下课用2小时的功。认真听讲,实际上是变相的为我们节约了时间。
2、把概念完整弄懂的习惯。考试时,大多数错的题,都是对概念理解不透彻,一般学习时,对概念只是一扫而过,总觉得会用就行了。要知道文科高考的数学题,相当大比例是基础题。想当年,我的老师高一时为一个集合、一一映射的概念,每人扣了10分,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得分。后来高考时,我们得满分。就是靠对概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
要想获得成功,千万不要忽略了小细节。如果能把小事做好,大事自然也会顺利地发展。

3、家长要帮助其看课外书,主要是作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4、家长要少上政治思想课,多上业务课。
5、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事情。有许多话,都是说学习的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真正有效率的学习是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如陈景润算数学题,常年在床板上做题,家里没有书桌,但他一旦进入演算思考状态,根本上就忘了床板、书桌的事。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大数学家高斯,把马车的后背板当成黑板,而浑然不知。
学习是需要兴趣的,长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太痛苦了。我即使上高三也从来都在11点之前睡觉,绝不拼命熬夜做题。而且还经常去做体育运动。
学习首先是要自信,其实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都是自信。
这电子游戏的魅力也不过如此,没必要贪恋这玩艺儿而耽误正事。
6、学会应对压力。首先,人应该有点压力,正常程度的心理压力或适度焦虑,具有激励学习,指导行为方向的作用;适度的焦虑可使注意力集中,能促进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心理压力过大,可使一个人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注意力涣散,思维清晰度降低,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是极为重要的。凡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可能有类似的体会,就是在高考前几天,没有心情看书,看也看不进去,实际上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高度焦虑状态。
要积极地应对压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当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之时,整天心神是不定,焦躁不安,看书不进,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容易出汗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焦虑郁闷的情绪在不同场合得以宣泄而达到情绪的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88
发表于 2023-10-2 2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高中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压力的释放,只要我们适应的作息,适时地娱乐,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排除心理压力,合理调节饮食,就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顺利度过高考关。
7、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正视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不要太大。
大多数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我对此类学生的了解来看,他们往往具有一种厌学的心理,也根本意识不到或从未想过学习对自己的前途有重大影响,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其次,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人的兴趣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作出调整的。如有些文科女生,说一见到数学题就头疼,而主要是因为没有从中发现乐趣。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研究我们所厌恶的学科,并取得一定成就,我们马上就会改变自己原先的看法。我们在学习上每遇到一个困难而努力克服它时,都需要一点点成就来坚定我们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每天都像胜利者一样开展工作,他不假设失败,只期待成功。
8、效率永远是最重要的。即使你把一天12小时的课余时间全部用到学习中,却只能达到别人4小时的学习效果的话,我还是要说你一天浪费了8小时。因此,你一点也不刻苦。相比之下,那些每天学4小时而睡8个小时的人要合算得多,因为他第二天的状态肯定比你好。有些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受不了,但这是一句大实话。
2000年我参加市委组织部招考后备干部的时候,已经30岁了,年纪大了,记忆力肯定不比年轻人,复习的时候,要求在7、8天内看完厚厚的十多本书,并且要真正记下来。老婆很支持,带着孩子上丈母娘家去,家务活也不让我干了,让我一门心思搞复习,可是令老婆伤心的是,她看见我常常在睡觉。每个人的集中精力的持久度是不同的,我个人来讲每次最多2小时,一天不超过8小时。所以我在集中全身的精力看书1小时左右,就会看不下去了,有时我会躺着睡一小会儿,有时甚至下楼去看别人下象棋。我的信仰之一就是:没有效率了就去睡觉,决不浪费每一分钟宝贵的时间。等自己又觉得想学的时候,再开始看书。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一次最多坚持5分钟,一天不超过半小时的话,除非有神仙指路,否则高考的考场上你是不会舒服的。提高自己的耐力,我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每天,或者每两天,通过给自己心理暗示法,来提高自己的集中精力的时间,3-5分钟,日久会生效的。不要认为学习时间短了就是懒惰了,就是不刻苦了,刻苦本身是必要的,但不要拿时间来衡量。
比如上午的最后两节课和下午的课,所有人都会犯困,感觉到学习的效率不高。一趴在桌子上就起不来了。有的同学会玩现代版的“头悬梁椎刺骨”来强迫自己。据我的经验,这样做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不但课上的内容学不好,记不住,晚上学习时也会很早就疲惫至极,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累,越困,越学不好。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些考生为抓紧时间多学知识,剥夺部分睡眠时间,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睡眠可以消除疲劳,防止大脑因活动过度而产生抑制,而且可以为背后陈代谢补充营养,使人集中注意力,增加记忆效率,思维反应敏捷,想像力丰富。所以,复习越是紧张,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而相反的是,不遵循生理规律的意志在压力的驱动下所进行的疲劳战不可能带来好的学习结果,相反因为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心理能量而只能得不偿失。
9、营养与锻炼。磨刀不误砍柴功。
要摄入充足的营养。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发育和大脑的机能,严重时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钝等症状,降低工作效率。复习考试是极其复杂的脑力劳动,更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供给大脑。“废寝忘食”强调了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却违背了学习的生理规律,所以在复习时不宜提倡。
要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必须进行休息,或是静止性休息如睡眠,或者是活动性休息如体育锻炼。休息既可以防止疲劳,又可以消除疲劳。人体不断分解、消耗原有能量,而合成、再生新能量,增强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灵活性,增强效率和考试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88
发表于 2023-10-2 2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记笔记的方法。有些同学每节课只把老师的提纲记下来,即把每一大部分的标题记来下,整节课下来跟没记差不多。另外一种是,专注于记笔记,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抄下来,也无法让人想起什么是重要的东西。我的记笔记的方法是这样的,不抄任何提纲,而是对照书的提纲听,拣出老师讲的那些十分重要的(老师讲重要的东西时,一般都会把喇叭调高)和那种书上没有的内容,记在书的空白处,而不是记到笔记本上。记的尽量的详细。以后复习时,对照着看,既巩固了知识,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上了10多年书,没记过一本完整的笔记。
11、学会条理。如果两个同样的硬盘,一个不分区,另一个用户有明确的使用目标方向,作了合理分区。结果第一台电脑在使用中,胡子眉毛一把抓,整个硬盘杂乱无章,找文件如同大海捞针,速度极慢,根本没有完全发挥其完全容量的全部优势。而且是旦遭遇病毒攻击,往往导致数据一并报废,无法挽回。而后者却有极高的抗冲击性,效率高而且速度快。
我们每人每天24小时,没有分区的一天如同没有分区的硬盘,是可怕的。这种无规律,无整体把握的复习安排往往导致莫名的焦躁情绪,小而导致恶性“冲刺”。相反,每天把24小时良好分区的同学,各段任务明确,井井有条,每天该做什么事,达到什么程度(很重要),都有细致的计划。
12、关于基础知识。高考就是考基础,一般人问题也往往出在基础题上,基本考点上。高考试卷中中低档题占到80%以上,即只要你将基础打得牢,真正学会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你的成绩就可以达到120分以上,突破600分大关没有问题。我的经验是先熟练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及做题方法结构、步骤,这些在要求精微的数学题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我不太重视做书上的例题,因为它只有典型而少了多变,而作为我们学生无论从能力上还是从时间上要想独立地举一反三都是困难的,因此我建议将余下的精力投入一一两本数学习题集中,当然必须是精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6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859
发表于 2023-10-2 2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习惯
平常考试,查缺补漏。考试使你能发现知识上的漏洞。每次问题的暴露都让我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总比问题在高考中暴露要好,问题、缺陷是客观存在的,暴露越多,那我的进步就越大。这样高考中的问题才能少。
1、放松心态。考试老是分数不高,就要认真查找原因了。不能盲目悲观。如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总结:我稍一审查,果然发现自己致使的弱点——做题超慢。别人一个小时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两小时还作不完。笨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怕错,也是胆小,不果断。选择题总翻来覆去地做几遍,怕算错,又怕笔误,如有时得出答案A,却填上B,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然速度慢了。有一次考试时,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考差了,做题也不斤斤计较,做一遍得到答案即算了。轻轻松松考完。成绩出来令人大惊,全班第一,年级第二。从此,让他树立了信心。
心态、睡眠、环境、时间、地点、饮食等等很多都对考试有影响。
2、休息好。考试前一天以休息为主,在放松状态下,随便翻翻书本和笔记,此时不宜钻研未搞懂的。
3、准备在前。考前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准备好考试时使用的笔墨及有关的东西,提前到达考场,熟悉考试环境,免得因准备不足或迟到而惊慌失措,干扰答题。
轻装上阵,适当降低求胜动机。不要想分数多高,无需忧心忡忡,顾虑考试的成败得失,也不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地提高自己的志向水平。你所做一切就是顺其自然,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
4、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准备充分,经过多次模拟考试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心理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考试并不可怕,这是应试总的策略。但在具体解每一道题时,应认真细心,重视每一细节,尽力不丢一分。信心和细心保你考试成功。
5、确定信心,我一定能考好。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地方和反复强调的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15-20分钟为宜,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极易破坏自己的良好心理感觉,太晚了,来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拿到考卷后往往会出现急促或慌张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局面。
打开考卷,也许你可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让心慢慢平静下来。
6、试卷答案后,少不了检查这一步骤。检查时主要是查有无笔误,特别是语文、英语题,往往每一感觉是比较可靠的,不要为一两分的小题犹豫自惑,绞尽脑汁,耗费了时间,影响做得分高的题。
每场考试,都可能有考生提前交卷,无形中给尚在考试中的考生造成一定压力,使他们感到紧张、忙乱,因而容易出错。每场考试不得提前交卷,这是铁定的一条,不可小视。尽可能用足考试时间,多争一分,有可能就是命运的大转折。
7、排除干扰。其实不必太在意噪音的影响,夏天蚊子多,有时候,我们考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考。特别是在大学的时候,武汉的天气,“热天是个大火炉,夜晚的蚊子多又多。”大学不比高中,考试起来十天半月,复习一门考一门,那时宿舍里没电扇,简直睡不下去,到外面,蚊子又咬,几乎天天睡不好觉。第二天不照样考?所以,有些家长和同学,总认为自己高考前的家庭环境不好,有打麻将声、汽车喇叭声,吵得睡不好觉,甚至投诉市政府,要求派人去把那恼人的蝉给捕干净,搅得高考考生睡不好觉。这都是放大了干扰,抱着这种心态,会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总认为我昨天没休息好,今天考试考不好,怨天怨地。这实际上在给自己不利的心理暗示。即使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也不要因此而恼怒,或者悲伤,几乎所有的考生在考试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麻烦,关键是自己怎样看待。2006年河北省的理科状元,语文考了92分,这是他的第一场考试,如果这一次考试对他影响很大,那么以后的几门功课肯定考不顺。
高三的时候,常常是一次考试的影响还未褪尽,又扑上来一次考试,让人应接不暇。对这些测验、考试的分数、排名,都不要过分看重,只要自己尽了力就行了。但是,对卷子中做错了的题,一定要非常重视,最好备一支红笔,对错题加以标记,更好的是能注明自己出错的原因,以便高考总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可以迅速地找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如果不引起充分重视的话,很可能就是高考中的失分点。
考试时,最冤枉的事,莫过于记住的知识想不起来,会做的题束手无策,最简单的运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在考生中还不少见。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没有使自己处于最佳应试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3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142
发表于 2023-10-2 2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你能静下心来,读到这儿,你离考上已经不远了。因为你已经静下心来了。知道谁是真正的高人了。高手在民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名言,出自李强,现任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63人事招考论坛 |Sitemap|网站地图

GMT+8, 2024-6-1 18:0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