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回复: 15

申论详解05题 小作文撰写执法公开信

[复制链接]

953

主题

5399

回帖

825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58
发表于 2022-9-25 1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光不负赶路人:每一道申论题目都需要经过阅读题目、分析材料、答案组织三个步骤完成,下面就是按照三个步骤对本题的详细解析。本篇解析3500+字,适合2023国考省考阅读。



五、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G市市场监管局开出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引发了社会热议。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G市市场监管局的名义撰写一封公开信,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3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用语恰当;字数800-1000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8

主题

5260

回帖

81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134
发表于 2022-9-25 10: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题目:

1、题干分析:
(1)使用材料范围是所有材料5。
(2)题型是应用文题PLUS——公开信。
(3)问题核心任务就是在结合材料就社会热议写一封公开信。要注意,不会写公开信没问题,题目已然给出了写作方法,这封公开信包含三个步骤“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分析材料是对应着要点即可。

2、要求分析:
(1)“观点鲜明,内容全面”。观点鲜明指的是:回应热议,必须要先亮明观点,不要装作看不见,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吃亏的是自己。内容全面指的是:要按照三个模块完整表述。
(2)“逻辑清晰,用语恰当”。公开信也是一篇小文章,不是简单的小题型,行文需要有逻辑,语言要流畅,同时,作为政府部门呼应社会热议,语气上要恰当,客观公正委婉亲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6

主题

5314

回帖

824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42
发表于 2022-9-25 1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材料:(分析下划线标记)

材料5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5月11日,G市市场监管局向当地一所中学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其原因是执法人员发现该中学食堂存在蔬菜过度挑选问题——“蔬菜叶有虫眼或稍微泛黄,能吃却全被当垃圾扔掉”。此外,执法人员还给出建议:不太好看但还能吃的食材,可以员工内部消化,或定向捐给一些社会组织,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这被认为是自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之后G市开出的首张“罚单”,由此引发了社会热议。


(本段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出台背景,以及对开出《责令改正通知书》的执法情景做了介绍,可以作为背景要点,要点提炼为:我局执法人员对XX中学食堂进行了反食品浪费检查,现场发现XX中学存在蔬菜过度挑选问题——“蔬菜叶有虫眼或稍微泛黄,能吃却全被当垃圾扔掉”。随即,现场执法人员依据2021年4月29日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向XX中学发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


此外,我们还要依据本段明确观点,以鲜明的观点回应社会热议,通过材料得知,国家已经出台了法律,执法人员也是在执行国家的法律,这个是没错的,不需要道歉,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的标准尺度让群众有质疑,所以说群众之一的不是法律,而是执法的尺度。因此,我们得出观点:在本次执法过程中,我局执法人员严格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但由于这是我市自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之后开出的首张“罚单”,在具体的执法细节上没有经验可循,尚有值得改进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主题

5340

回帖

837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370
发表于 2022-9-25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家长黎女士:菜叶出现泛黄等情形,实际上不单只是一个品相上“不太好看”的问题,而是食品质量已出现质变的征兆。食堂工作人员扔掉这些蔬菜,是希望学生能吃上更新鲜的蔬菜。孩子在这样的食堂吃饭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家长才能放心。这样的良心食堂应该表扬,怎么能罚?
(本段是学生家长的问题——食品安全。想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必须让群众配合,因为群众是执法的对象,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才会配合执法。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明确食材“可食用”和“应丢弃”的判断标准,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做到不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9

主题

5308

回帖

827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75
发表于 2022-9-25 1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中学后勤中心主任:对于什么情况下食材可以食用,什么情况下必须丢弃,这个尺度不太好掌握。有虫眼或泛黄菜叶给孩子吃吧,传出去就是“烂菜叶”;不给孩子吃吧,扔了又是“浪费食物”,真是太难了!这是一场食品安全和食品浪费的打架!有时候看着食堂没有卖掉的饭菜被倒掉,确实也觉得可惜,可是什么能捐?捐到哪里?怎么捐?没有规范的捐赠平台和制度,我们也无从下手。
(本段是学校后勤的问题——食堂对食材的尺度把握;捐赠渠道及制度。想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必须让群众配合,因为群众是执法的对象,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才会配合执法。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食材“可食用”和“应丢弃”的判断标准,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做到不浪费;建立规范的食材捐赠平台和制度,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2

主题

5334

回帖

831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310
发表于 2022-9-25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律师:要科学准确、令人信服地判断扔掉某种食品食材的行为是否属于浪费,相关执法判断标准不宜仅简单凭借执法人员从感官上笼统地判断为“还能吃”,应当进一步拿出更确凿的、具有说服力且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执行操作标准。
(本段是某律师的问题——执法判断标准。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制定更确凿的、具有说服力且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执行操作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5

主题

5356

回帖

816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161
发表于 2022-9-25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学研究会某理事:反食品浪费是全社会的责任,简单来说,做饭者、卖饭者和吃饭者,各方都有责任,也都有义务,其责任主体超过了其他法律,这是反食品浪费法的一大特点。当前,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存在差异,法律不能一刀切地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做原则性规定。这就要求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反食品浪费的具体办法,要保证立法质量,每一条规定、罚则都要有科学依据,应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发表意见,充分吸纳群众的建议。
(本段是法学研究会某理事的问题——缺乏结合本地实际的执法细则。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发表意见,充分吸纳群众的建议,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更确凿的、具有说服力且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执行操作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5300

回帖

822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23
发表于 2022-9-25 10: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大学法学教授:“争议性”执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法者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未能真正吃透法律精神,直接“照搬”条文或者其他情况下的执法经验。有的甚至拿法律当标枪,作为政绩宣传冲业绩的工具。这不仅远离了法律制度设置的初衷,更是远离了民意。不希望条分缕析的法律,被当作工具用来上纲上线,而应文以致用,读懂生活,读懂民心。同时,针对复杂多样的社会实际,只有深入具体的生活案例中,法律才有生命。
(本段是某大学法学教授的问题——执法者唯政绩不唯民意。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对我局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吃透法律精神,充分听取民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5415

回帖

83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334
发表于 2022-9-25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民甲: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数量十分惊人。有一项调查表明,某大学食堂倒掉的饭菜占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28.3%。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食物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现在,反食品浪费既然有法可依,就应该“零容忍”,这样才能在全社会有效扼杀食品浪费的歪风邪气,形成厉行节俭之风。
(本段主要是介绍了一个我国食品浪费的现象,这对于引导这回舆论是非常好的素材,引导舆论就是让大家把舆论的方向,从热议执法尺度转变到关注反食品浪费上面。要点提炼为:当前,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数量十分惊人,浪费食物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主题

5340

回帖

837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370
发表于 2022-9-25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民乙:执法部门的人员给出的建议逻辑有问题。难道内部员工、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员食品安全标准就可以降格?合理的建议推动执法精确化,不恰当的提议会影响执法的公信力。
(本段是网民乙的问题——建议逻辑有问题。由问题转变为改进举措,要点提炼为:对我局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执法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推动执法精确化,让执法更具公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63人事招考论坛 |Sitemap|网站地图

GMT+8, 2024-6-3 03:5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